中國鋁業自上市之日起就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有關其并購的傳聞從未停止。在周四舉行的“崛起的財務總監”論壇上,中國鋁業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陳基華表示,中國鋁業在國內的并購步伐將一直繼續,而走向海外則是中國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對于中國鋁業在國內并購的方向,陳基華表示主要集中在電解鋁企業,而氧化鋁企業目前國內并購的條件并不成熟,同時中國鋁業對上市公司的并購將越來越審慎。他認為國內氧化鋁企業的并購條件之所以不成熟,最關鍵的因素是很多氧化鋁企業都沒有解決資源供應的難題。中國的鋁土礦資源是稀缺資源,企業如果沒有解決資源供應的問題,貿然并購會對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沒有資源保障的情況下,中國鋁業還沒有在國內并購氧化鋁生產企業的目標和計劃。同時,陳基華認為,目前電解鋁在國內并購還很有希望,中國鋁業從未停止這方面的工作,已經有幾個可能的并購目標。
目前電解鋁行業在國內的發展速度很快,今年內產量增速超過30%。為避免過快增長,我國政府采取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據悉原本為0.5元的工業電價將很快上調。由于電費占電解鋁整個生產成本的40%,因此電價上調對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影響十分巨大。據了解,國外普遍的工業電價是0.1-0.2元人民幣,國外電價與國內電價的巨大落差,使得國外電解鋁的成本不超過1000美元/噸,而國內則是不低于1500美元/噸。巨大的成本差距導致中國的鋁業在國際上根本沒有競爭力。目前,支撐中國鋁產業蓬勃發展的主要力量來自高企的鋁價,已達到了19000元/噸,但如果鋁價下降到14000元/噸,大部分鋁企業都將面臨虧損,而14000元/噸的價格從歷史水平來看,也是一個相對高價了。
陳基華表示,既然國內的能源和資源條件不足以支持鋁業的長期蓬勃發展,那么走出國門就是無可避免的。一方面,國內的鋁土礦資源稀缺,是國內氧化鋁業發展的硬傷,而中東地區這方面的資源卻十分豐富,走出去能獲得更多的資源。目前,國際上的生產鋁行業已經出現了向中東、俄羅斯、北歐冰島等地集中的趨勢,未來五年該趨勢將更加明顯。而走出去也不僅僅局限于國際資源的利用,中國企業還可以在國外生產、銷售,中國鋁業目前已經具備一定立足國際市場的能力,在國外設廠生產。另一方面,從國家戰略上考慮,必須施行節能減排,而鋁業在國內發展消耗能源、污染環境等方面卻難以避免,因此向海外發展也有利于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另外,對于目前市場上盛傳中國鋁業將收購云南銅礦的傳言,陳基華澄清,目前上市公司還是專注于做鋁,并沒有收購其它有色金屬產業的意向或打算,但是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中國鋁業公司確實在收購一些銅礦資源,中國鋁業公司的發展規劃是整合多種有色金屬,形成一系列產業。從上市公司層面來說,目前還沒有涉足其它有色金屬產業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