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id="dq0za"><ins id="dq0za"><noscript id="dq0za"></noscript></ins></b>

      1.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熱點新聞 » 正文

        專家解析中國制造為何疲軟:部分外貿人改行做掮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1-08
        核心提示:(導語)整個2015年,中國制造在全球各個地區市場同時面臨發達國家的高端擠壓和新興經濟體的低端擠壓。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開始反思“制造業空心化”,紛紛推進“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牢牢占據制造業高端,對中國制造業形成高壓態勢。另一方面,快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將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實現對中國制造的替代。而中國制造業企業相較于風生水起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盈利困難、創新轉型能力不足等問題,前些年橫掃全球的中國制造到底怎么了,中國外貿為何出現縮水?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欄目時表示,中國外貿人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并非從事外貿行業,而是在利用匯率差異在做對沖。

        譚雅玲表示,中國現在面臨著外貿各項數據縮水和外貿競爭力不足的現狀,之前在海外的市場紛紛被新興市場國家所搶占,“我記得1996年前后,我們去美國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被帶到美國的購物中心去購物,那時候我們能夠買得起的小商品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那時候中國制造占美國市場中初級產品份額大概80%左右,但是現在在美國的超市里,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印度制造的份額都上去了,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外貿企業最難的是要去找份額,找海外市場的目標地,那怎么去找?就要靠你的創新、很好的品牌和很好的產品競爭力,那這對我們外貿來講,應該是一個新的業態。”譚雅玲說。

        譚雅玲直言,制約我國外貿的另一個原因是眾多外貿人并沒有從事外貿業,而是利用外貿的平臺和兩地匯率差異在做對沖和套利,這是外貿縮水最現實的問題,“每一年的外管局查處虛假貿易,會占到外貿額的60%-80%。”

        如何化解外貿面臨的困局?譚雅玲認為,首先面對新的挑戰,中國制造業要研發新的產品,要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去開拓海外市場;其次,中國外貿人要真正利用資金去從事外貿行業,這樣中國的外貿才會有救。“中國現在把匯率降下來了,但是如果沒有實體和實業,沒有外貿企業的實際作為,僅僅下降匯率本身是無法幫助中國出口增長的。”

        近日,全國各省市陸續公布了2015年前11月外貿進出口數據,受國際環境影響,今年各地進出口數據并不理想,就“一帶一路”涉及的18個省市情況來看,有超過7個省市前11月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下滑,超11個省市前三季度同比下滑。而從全國角度來看,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0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下降2.2%;進口9.37萬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3.34萬億元,擴大63%。

         

        中華壓鑄網

        線上服務:資訊,訂單,人才,行業報告

        線下服務:會展,考察,培訓,技術咨詢

        ID:cndcyz

        中華壓鑄網公眾號

        國內壓鑄行業頗具影響力一站式服務平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付款方式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網站留言 | 廣告服務 | RSS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