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雅玲表示,中國現在面臨著外貿各項數據縮水和外貿競爭力不足的現狀,之前在海外的市場紛紛被新興市場國家所搶占,“我記得1996年前后,我們去美國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被帶到美國的購物中心去購物,那時候我們能夠買得起的小商品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那時候中國制造占美國市場中初級產品份額大概80%左右,但是現在在美國的超市里,越南制造、墨西哥制造、印度制造的份額都上去了,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外貿企業最難的是要去找份額,找海外市場的目標地,那怎么去找?就要靠你的創新、很好的品牌和很好的產品競爭力,那這對我們外貿來講,應該是一個新的業態。”譚雅玲說。
譚雅玲直言,制約我國外貿的另一個原因是眾多外貿人并沒有從事外貿業,而是利用外貿的平臺和兩地匯率差異在做對沖和套利,這是外貿縮水最現實的問題,“每一年的外管局查處虛假貿易,會占到外貿額的60%-80%。”
如何化解外貿面臨的困局?譚雅玲認為,首先面對新的挑戰,中國制造業要研發新的產品,要保持產品的競爭力,去開拓海外市場;其次,中國外貿人要真正利用資金去從事外貿行業,這樣中國的外貿才會有救。“中國現在把匯率降下來了,但是如果沒有實體和實業,沒有外貿企業的實際作為,僅僅下降匯率本身是無法幫助中國出口增長的。”
近日,全國各省市陸續公布了2015年前11月外貿進出口數據,受國際環境影響,今年各地進出口數據并不理想,就“一帶一路”涉及的18個省市情況來看,有超過7個省市前11月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下滑,超11個省市前三季度同比下滑。而從全國角度來看,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0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下降2.2%;進口9.37萬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3.34萬億元,擴大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