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以來,紫金礦業在全球金價低迷的時候,大規模并購的一系列動作之一。在本月初,紫金礦業在吉爾吉斯斯坦第三大金礦正式進入試投產階段,按照規劃,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年產黃金3.7噸,可解決當地1000人就業,創造產值1.5億美元,每年貢獻稅收2400萬美元。
今年上半年,紫金礦業新并購波格拉項目和世界級超大未開發銅礦——卡莫阿項目,成為集團公司新一輪發展戰略目標確立以來“國際化”成果豐碩的一年。與此同時投產的塔什特克鉛鋅多金屬礦,則是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和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采選企業,被譽為“中俄在礦山開采領域合作的最早、最好的典范之一”。該礦已探獲資源儲量鉛+鋅219萬噸(品位超過10%)、銅18.4萬噸、金16.5噸、銀754.7噸,屬于高品位特大型多金屬礦床。該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每年可產鋅98000噸、銅4800噸、鉛9700噸、金651公斤、銀8592公斤。
紫金礦業國際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在近期國際黃金市場金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大膽并購和開發新礦,是因為從中長期來看,黃金市場仍然存在利好因素,比如多國貨幣正在貶值,黃金仍是重要的保值工具。
據統計,紫金礦業目前在1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參股,主要擁有8個礦產資源項目,利潤在集團中約占10%。截至今年5月,按持有的權益計算,紫金礦業擁有資源儲量黃金1506噸、銅2600萬噸、鉛鋅1087萬噸、鎢鉬85萬噸、鐵2.3億噸,是國內擁有黃金和金屬資源儲量最多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