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工信部公布了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400多款候選車型幾乎都是自主品牌產品。近期,甘肅、新疆等多個省區市出臺文件,規定領導人換公務用車需選擇自主品牌。
正在舉行的“2013上海國際車展”上,自主品牌展臺最大的亮點,就是公務車型的集中展示。國內各大自主品牌展出車型不但嚴格符合“雙18”(排量不超過1.8升,價格不超過18萬元)限令,還專門針對公務車市場,開發了車載220伏電源等辦公裝備。
但一位地方官員就向記者坦言,以前確實為“座駕”糾結,因為覺得公車就是“待遇”,當然人人想坐好車,而且前幾年私家車還不是那么普及,有攀比心理。“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長期研究公車改革的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也認為,當前國內公車改革到了關鍵時期,一系列政策有望出臺,總體原則是減少公車,所以公務車采購規模也會縮小。公車采購對自主品牌的拉動力相對有限,重要的是中國公務車“自主品牌化”是一種示范,倡導節儉,同時也對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提出新要求。
公車治奢,“國貨令”是開端不是終結。許多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國內公車標準將進一步嚴格,排量、售價可能進一步“緊縮”。
不管是對公車購置的規定越來越嚴,還是對公車選購自主品牌的目錄控制,都表明了當前中央對于“車輪腐敗”治理的決心加大。然而,從多年治理的經驗來看,公車亂象治理絕非易事,還需防范變相突破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