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記者在跟王工面談時,得知他的新書《進口壓鑄機疑難雜癥100例解析》已審改定稿。記者當即把這一業內好消息見諸于中華壓鑄網新書預報專欄。
之后,業內諸多企業致電咨詢,新書幾月面世、訂購渠道等等。
說實在的,王工的這部新書,著實給行業一個驚喜。
王工曾任職于上海汽車有色鑄造總廠(現改制為上海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是進口壓鑄機電氣、液壓、工藝方面的專家,現為上海市壓鑄技術協會顧問、蘇州市壓鑄技術協會專家組成員,受聘擔任全國20多家知名壓鑄企業常年技術顧問。
然而他是因何與壓鑄結緣,傾注了半生歲月的呢?
2012年7月25日,在《壓鑄時代》雜志社會議室,記者有幸采訪王工...
臨危受命
王工上世紀70年代就在上海汽車有色鑄造總廠從事電氣設計工作;1988年,上海汽車有色鑄造總廠從黑色鑄造轉產到有色鑄造,一下子從意大利ITALPRESSEP公司進口了6臺壓鑄機,為上海大眾和通用配套生產壓鑄件。
但當時的上海汽車有色鑄造總廠壓根沒有專業的壓鑄人才,有著電氣設計經驗和外文能力的王有生臨危受命,從廠部技術科調到廠有色辦,協同意大利專家安裝調試。那時的王有生年紀尚輕,對壓鑄又是一無所知,難免心里打鼓。廠長看出王有生的擔心,在交付王有生時鼓勵他說,如果連你都對這些壓鑄機束手無策,那廠里也就沒人用得了這些洋機器了。
正是這一席話,成為激勵王有生為之奮斗半生的動力。
經過兩周設備調試之后,意大利調試人員就回國了。留給上汽有色壓鑄和王工的是:6臺陌生的機器、一大堆原版電氣、液壓原理圖和梯形圖、CRT上100多條英文工藝程序以及厚厚的幾大本原版資料。
這對于一個剛剛接觸壓鑄機僅半個月的技術人員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廢寢忘食攻關電氣
在認真分析自己的有利條件和不足之后,王工一頭扎進壓鑄機里。
一方面他憑借自身外文基礎,借助字典,十遍、百遍地仔細研讀了原版的梯形圖、電氣圖等所有的外文相關資料,進行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如此反復。另一方面,王工結合壓鑄機在生產中產生的各種故障,對照原理圖分析,運用調試時學到的排故思路,踐行他反復揣摩掌握的知識。
憑著穩扎穩打的積累和鉆研,王工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故障,當然其中也度過了許多個不眠之夜。故障排除不了的時候,他吃飯在想,睡覺在想,寢食不安;而在故障排除之后,他又感受到了巨大的滿足和樂趣。
半年之后,王工不僅能熟練閱讀原版的電氣原理圖、梯形圖,同時對CRT上的100多條英文程序也進行了逐條翻譯、研究、推敲,真正領會了每一條程序的涵義。這為之后修理壓鑄機,正確判斷故障點打下了扎實基礎。
宵衣旰食再攻液壓
電氣方面的障礙是解除了,可是對王工來說,壓鑄機液壓原理圖的來龍去脈和各個閥的相關作用方面還是一團混沌。
為此,王工走進上海壓鑄機廠,求教于該廠資深液壓工程師。前后又花了半年多時間,把系統內的每一個電磁閥、單向閥、比例閥的功能了解透徹;再根據工藝流程、電氣原理,把這些電磁閥、單向閥、比例閥、蓄能器、壓力開關、保險閥、泄荷閥整體聯系起來閱讀分析,搞清楚每一個油路的來龍去脈;哪個閥何時開,哪個閥何時沒有閉,搞不清時,就通過電氣信號仔細觀察,從而判斷其閥的開閉狀態和條件。
在學習過程中,王工堅持做好文字記錄,對整套液壓圖的原理,不厭其煩地用文字敘述下來。他還用不同顏色的彩筆來描繪各個系統的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保證條條油路都能說得清,道得明,直至達到滿意為止。和之前一樣,他根據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去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液壓故障,從而論證對液壓原理圖的分析、判斷、理解的正確性。
工作多年,王工始終秉持初學時嚴謹、認真的工作習慣。每次壓鑄機出現故障,他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聽取操作人員的故障信息描述,然后根據電氣、液壓原理對CRT上的100多條英文程序進行檢查、分析、修理。
潛心鉆研之外,王工在上世紀90年代多次出國驗收設備,開闊視野,對多款進口品牌的壓鑄機進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像意大利的ITALPRESSE、IDRA、瑞士的BUHLER、德國的FRECH以及日本的TOSHIBA和UBE等壓鑄機。
值得一提的是,王工曾領銜完成針對UBE壓鑄機精縮密(局部增壓)的攻關。當時,王工受命對USE壓鑄機進行攻關以減少產品的不良率。王工帶領團隊成功將電氣設計和原先UBE壓鑄機性能結合在一起,采用精縮密的方法解決了產品氣孔、疏松缺陷,將產品不良率降低了30-40個百分點。僅此一項,當年就為上海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節約了200萬元,王工因此榮獲了上汽集團的雙百萬創新獎。
壓鑄機維修、保養、使用的百科全書
自接觸壓鑄機以來,王工堅持記工作筆記,每月一次故障記錄整理、歸類、存檔。
如此,持續25年從未間斷,至今已積累了近千例故障案例。
這近千個案例成就了王工融壓鑄機電氣、液壓、工藝三專為一身的多能專家,也為王工編寫《進口壓鑄機疑難雜癥100例解析》提供了最詳盡最實用的素材。
《進口壓鑄機疑難雜癥100例解析》全書分為理論知識講解和實踐篇。理論知識部分包括:電氣系統和液壓系統。實踐篇則分七章,對歐洲、日本等進口壓鑄機、擠壓機、噴涂機各類故障進行深入解析,每個案例都提供了簡便快速的解決辦法。
這部書王工前后準備了近四年,刪減、整理數次,大概年底就將與讀者見面。當記者問及是什么樣的初衷促使其撰寫這本書,王工粲然一笑。
他說:“做了那么多年的壓鑄,對這個行業有了很多的感情。這些年為企業做技術顧問、給企業做培訓的經歷讓我有了很多想法。許多企業由于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水平有限,遭遇壓鑄機故障、設備未能充分利用等造成停機率居高不下,我希望我過往的經驗和知識能轉化為一種生產力幫助到我們的企業。”
編撰《進口壓鑄機疑難雜癥100例解析》之外,王工曾在《中國鑄造裝備與技術》雜志上發表了多篇關于進口壓鑄機正確使用與維護保養方面的論文,還榮獲中國科學技術生產力專委會主辦的“科學技術成果生產力轉化獎”。
后記
采訪期間,王工還跟記者聊到他年輕時候的愛好,他說如果不是一頭扎進壓鑄里,他可能已經是位出色的服裝剪裁師了。在投身壓鑄之前,他曾拜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宋慶齡御用服裝師、鴻翔時裝公司特級技師顧榮柏為師;他制作的女式西裝兼具挺拔和柔和的曲線之美。剪裁之外,王工還愛好集郵:收藏有建國40周年之際寄給鄧小平主席的首日實寄封以及中央軍委聶榮臻元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寄給他的親筆來信和親筆簽名。
但最終他還是全身心地投入于壓鑄事業,傾注了半生心血,如今,終于功成。
最后,不得不說,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頂峰...